找到相关内容487篇,用时25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“开悟”的迷思

    次第。   就阿含圣典而言,见法无疑,固然是修行的核心,但要以四圣谛为基础,发出离心修三十七道品,?u除?嗔、我、无明,才是究竟清净的解脱。就般若经典而言,六波罗蜜以五波罗蜜为前行,还要以菩提、...,分人我、苦乐,生?墼鳌n悔,妄见有绝对的高下、美丑而生、嫉妒。   四、正行:依布施、持戒、正语、正业、正命等端正行为,这和正知、智慧、转化是同时?K行,相辅相成,而不是前后差别的。例如有...

    黄国达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33860435.html
  • 论 发

    财源滚滚,想仕途光明;更有甚者,还想着巧取豪夺、损人利己。事实上,每种想法都不是凭空而有的,皆有各自的心理基础。这个基础或是贪心,或是嗔心,或是我,嫉妒,乃至邪知邪见,这一系列心理基础又会引发想...论 发   作者:演护  “发”这两个字,想必佛教徒很熟悉。我们常会听到一些长辈要求我们发,许多同辈之间彼此也会用发来互相鼓励。但细究起来,有几个人能真正认识到“发”的意义,有几个人能...

    演护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75260697.html
  • 无住精神

    遇到好吃的饭菜就会起贪心;反之则会起瞋心。为了吃给别人看,那是虚荣心和我在作怪;看到别人吃得好,自己吃得不好,心里不平衡,还会产生嫉妒。  吃饭如此,睡觉也是如此。尤其是那些有自己一番事业的人,...期自性本不动摇,何期自性能生万法。”  “一切万法不离自性”。假如我们的充满了贪、瞋、痴、疑、,这个世界就会是战争、偷盗、强暴、抢劫、欺骗、淫乱;相反,如果我们心中充满了智慧、慈悲,我们生活的世界...

    传真大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70662360.html
  • 谈出家众入白衣家的律仪相

    就形成了,出家而有我,于道是不能究竟的。其二是“于自太下,于他太高。”看到达官显要或巨商富贾,就觉得自惭形秽而自卑,一有自卑,对达官显要、巨商富贾就生谄媚,此一生也于道不能究竟。所以,比丘入白衣家应行中道,既无,亦无卑心,二心不具,即是中道律仪相。   比丘们听佛说了以上那段法以后,就请问佛陀:   “比丘为白衣说法时,或有清净,或不清净...

    许智铭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43365864.html
  • 论发

    仕途光明;更有甚者,还想着巧取豪夺、损人利己。事实上,每种想法都不是凭空而有的,皆有各自的心理基础。这个基础或是贪心,或是嗔心,或是我,嫉妒,乃至邪知邪见,这一系列心理基础又会引发想应的行为。每个...论发  演护  “发”这两个字,想必佛教徒很熟悉。我们常会听到一些长辈要求我们发,许多同辈之间彼此也会用发来互相鼓励。但细究起来,有几个人能真正认识到“发”的意义,有几个人能“发”发得...

    演护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83166083.html
  • 菩萨摩诃萨心不著五欲当学般若波罗蜜

    但行空般若,故说不见不行。佛为法王,观诸菩萨其智甚少,离诸结使,不名为行。虽有少行,不名为行。行般若波罗蜜者,生侨,言:我有般若波罗蜜。取是相;若不行者,自懈没而怀忧悴;是故,不见我行与不行。...者,故知修善。善相者,有慈悲,能忍辱骂。如法句骂晶中说…能忍辱骂人,是为人中上!复次,以五种邪语,及鞭杖、打害、缚系等,不能毁坏其,是名为善相。  三业无失,乐于善人,不毁他善,不显己德,随顺家人...

    智 铭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82867257.html
  • 从人身难得谈亲近善知识的重要

    还是个人问题,因此先要调伏,才能受益;就像善财童子的参学,就是我们很好的学习典范,他从不错失任何善知识,参学时能以虚怀若谷的去相应善法,不相应恶法,所以在他看来,何处没有善知识呢?因为他清楚他...深浅差别外,其他三项则与世间的道德规范是相似的。佛教的不杀生比世间法还要彻底,世间法律的规范是以不杀人为主(不包括其他动 物),而佛教却是连杀害的都不可有,况乎杀害其他生界?由此可以看出佛教 是治本的...

    圆昭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75168120.html
  • 四摄法与菩萨道的关系—以《华严经·十地品》为主(下)

    离念僧、乃至不离念具足一切种,一切智智。  众生若能慈颜相向、爱语相勉,对于自己所受的果报,即使困难艰苦、也能安贫乐道。若秉除贪心、、嫉妒、嗔恨、悭吝鄙惜,彼此间不再存有损恼意及嫌恨、互相欺凌...四摄法与菩萨道的关系—以《华严经·十地品》为主(下)   华严专宗研究所院友 印彬  一、四摄法与菩提  发菩提即求无上菩提之意,菩提为一切诸佛之种子,也是长养净法之良田,行者若发起此菩提...

    印彬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64269413.html
  • 面对生命真相--我从《西游记》领悟到的智慧

    。现在依据上述材料,先综述历史上玄奘取经的经过。  2、小说中的人物  个人认为,无论唐僧也好,孙悟空也好,沙和尚也好,都是玄奘的化身。红心、白心、黄、 悭贪心、利名、嫉妒、计较、好胜、望高、悔、杀害、狠毒、恐怖、谨慎、邪妄心、无名隐暗之、种种不善之。  可以看作人心复杂,以及孙悟空就是唐僧的一个暗示。佛洛伊特把心灵区分为三:原我、自我、超我。原我受欲望支配;自我受理性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183770732.html
  • 怎样在生活中学佛

    所以说,凡夫的起心动念都在造业。当我们产生一念贪心时,内心贪的力量就增强了一分;当我们产生一念嗔心时,内心嗔恨的力量又增强了一分;当我们起一念我、嫉妒的时候,内心中我的力量、嫉妒的力量也在随之...做多少就做多少。学习佛的慈悲与智慧是最主要的。佛祖曾在《般若经》中说:‘手中掌握一法,就等于掌握一切法,这一法是什么呢?是大悲心啊。’人只要有大慈大悲,就是肉身菩萨——这是佛说的。人如果有这样一颗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31675610.html